頻 道: 首 頁|新 聞|國 際|財 經(jīng)|體 育|娛 樂|港 澳|臺 灣|華 人|留 學 生| 科 教| 時 尚|汽 車
房 產(chǎn)|電 訊 稿|圖 片|圖 片 庫|圖 片 網(wǎng)|華文教育|視 頻|供 稿|產(chǎn)經(jīng)資訊|廣 告|演 出
■ 本頁位置: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
站內(nèi)檢索:
【放大字體】  【縮小字體】
走出心靈的困境——旅加華人博士談蔣國兵事件

2006年08月03日 10:11

  中新網(wǎng)8月3日電 據(jù)加拿大《加中時報》報道,美加雙料博士蔣國兵在多倫多跳橋自殺身亡,引發(fā)華人社會極大反響。但無論社會后續(xù)援助如何努力,都已無法挽回一個寶貴的生命及一個幸福的家庭。很多曾與蔣國兵境遇相同的博士,他們并沒有選擇逃避,而是踏實的走好每一步,即便失去以往的尊貴,流著淚也要生存下去,而且生存得更好。

  “生存是最首要的,也很簡單”

  金平,曾在中國取得化學工程碩士,然后轉到澳大利亞攻讀博士學位,最后落腳多倫多,與許許多多新移民一樣,為了適應生存環(huán)境,他放棄了原有專業(yè),改行做生意,創(chuàng)辦了自己的新康家俱店,6年多來生意已頗具規(guī)模。他最經(jīng)典的話就是“生存是最首要的,也很簡單。”

  雖然以往專攻化工專業(yè),但金平講話哲理味十足。對于生存他歸納:從人的動物性而言,生存就是活著,沒有什幺其他的;從社會責任感來講,生存就要接受各種挑戰(zhàn);從作為人上人的角度講,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。

  金平認為生存是否幸福取決于心態(tài),而恰恰是這方面中國傳統(tǒng)教育、文化都有問題,“我們無論家庭或是大學教育,都忽視一個自我培養(yǎng)的觀念,缺乏自我控制,自殺就是缺乏責任心,沒有樂觀向上的精神。”

  對于從一個專業(yè)人士,轉投另一個人生的軌跡,是否會有心理落差,金平回答得很痛快,“只要能生存下來,做什么都可以。在加拿大說不能生存,那簡直是笑話。專業(yè)僅僅是人生中很小一部份,有沒有能耐,看你是不是做人做事合乎北美的環(huán)境,也取決于你個人對生活的理解,我從澳洲過來就沒有任何心理落差,因為我知道要面對什么!

  金平就是從簡單活著之中發(fā)展起來的,他剛到多倫多時,為了生存什么念頭都想過,從開餐館、辦食品公司、貿(mào)易等等,不過最早做的卻是做酒釀,因為當時市場沒有新鮮酒釀,至今他對他的創(chuàng)意還十分得意。

  大浪淘沙 吃苦是人生的資產(chǎn)

  王強是大陸移民圈較早投入當?shù)氐芈糜螛I(yè)的商人,與蔣國兵有相似之處,王強是中國的“神童”,是當年中國最出類拔萃的大學生,18歲大學畢業(yè),21歲取得碩士學位,以后轉至美國攻讀經(jīng)濟學博士學位。

  他的經(jīng)驗是,無論你有多高學歷,以往做過多高位的老總,來到加拿大就是從零開始!耙郧霸俣嗝磦ゴ蠖紤撏!

  王強稱,“人生總有起起落落,吃苦本來就是一生的資產(chǎn),華爾街有多少大公司是經(jīng)歷了多少次關門的危機后才壯大起來的。大浪淘沙,不相信眼淚。如果小事都做不好,1萬元的生意都不行,怎么可能讓你做10萬元的大事,所有的事都是靠你自己來證明,不是拿著學歷來說,別人是要看到你現(xiàn)在真正能做出什么。怨天尤人、過高幻想都是沒用的!

  但王強是否屬于移民中的幸運兒,有些博士可能沒有如此好的際遇呢?王強對此大為駁斥,他說,“所有幸運都不是偶然的,成功也是經(jīng)歷很多失敗的,只是每個人的心態(tài)不同。世界上的事實際上很簡單,比我們有錢的人數(shù)不清,比博士更有知識的人也無數(shù),我們只是為著生存不去幻想,我剛來時與太太一起去賣過花,記得第一天賣了13元,除去自己吃用及車費,就剩下一元錢。剛做旅游生意時,口袋中僅有1萬美金,半年沒有生意,也就這樣熬下來了!

  王強不太愿意談更多的個人順逆境遇,不過他最實在的話總是掛在嘴上,“從零做起,從小事做起!

  抱怨、嘆氣自傷銳氣

  在中國名牌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的許杰,因太太及孩子學業(yè)的關系,3年前移民多倫多,但一直未找到專業(yè)對口工作,曾經(jīng)在電子廠做裝配工作,去年經(jīng)朋友介紹,得到一家美方老板的看重,轉往美國做中國與北美醫(yī)療商品貿(mào)易工作。

  他從網(wǎng)上得知蔣國兵的自殺慘劇的新聞,他表示,蔣國兵自殺案為什么在華人社會這么轟動,最主要的是看到他的博士學位,如果只是一個勞工或是偷渡客自殺,會不會如此有反響,相信大家都有答案。這就是華人社會心理的誤區(qū),實際上博士并不意味著生存能力強過他人,在鄉(xiāng)村他可能及不上一個農(nóng)民十分之一的生存能力。為什么有些人會覺得博士的遭遇就特別值得同情,反過來,博士找不到好的工作難道就應受社會的歧視,這是華人社會重學歷的錯誤觀念。

  許杰自己也曾經(jīng)歷過挫折,他曾獲得過專業(yè)工作,因公司內(nèi)的歧視爭斗而失去,他也有過心灰的時候,回想過去他感嘆的表示,“看著年歲已不小,生怕失去自己價值,有時會很緊張,但越嘆氣人就越灰心,幸虧有以前一幫同學、朋友開導、幫助,才有解脫的機會。他指出,那種只知抱怨的人,你再給他機會,也是一事無成的,因為他不能腳踏實地去做事,也不會愿意交更多朋友,最終還是獨自嘆氣,在社會上闖不出來。中國人迷信說,不要隨便嘆氣,不是沒道理的!

  許杰認為雖然加拿大就業(yè)環(huán)境不及美國及其他經(jīng)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,但人只要會變通,一樣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。

  博士光環(huán)的反差令人抬不起頭

  實際上在華人移民圈中,擁有博士頭銜而改行者大有人在,有開貿(mào)易公司,有經(jīng)營服務業(yè),有開便利店等等,他們都是勇敢面對現(xiàn)實,再次挑戰(zhàn)自己的生存能力。但博士的光環(huán)依然在他們心中,時常反令他們不敢以此示人。

  記者曾電話或當面采訪過幾位博士,或許因為他們自感現(xiàn)在行當“低人一等”,有人就非常擔心自己身份的曝光,死活不愿談論個人的經(jīng)歷及感受;有人愿意分享個人心得,卻受到家人的厲聲斥責,反復擺手搖頭阻止采訪。

  自然保護個人隱私無可厚非,但在交談中仍能感受到,博士頭銜在他們及家人心中的壓力以及對過往輝煌的留戀。有東歐的博士、碩士可以站在主流社會中,喊出“我找不到專業(yè)工作,所以才去開出租車。”但對于華人高學歷者而言,能夠勇敢道出心聲者少之又少,文化背景的不同,也導致表達方式的相異,即使很多人私底上有無數(shù)的抱怨或是自生悶氣,但不會為公眾所知,更談不上受到主流社會的理解。走出心靈的困境,往往比創(chuàng)業(yè)更難。(王迅雷)

關于我們】-新聞中心 】- 供稿服務】-資源合作-【留言反饋】-【招聘信息】-【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
有獎新聞線索:(010)68315046
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

法律顧問: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
[京ICP備05004340號]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*768分辨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