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位置: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
媒體時評:震毀文物遺跡考驗國人文化智慧

2008年06月04日 14:47 來源:山西晚報 發(fā)表評論

  5月25日至29日,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赴四川地震災區(qū),實地調(diào)查了文物受損情況。專家組認為,“5·12”汶川大地震對四川省境內(nèi)文物造成了巨大破壞。(6月3日《燕趙都市報》)

  從文化的角度言,歷史文物遺跡的價值在于其惟一性,一旦受損,其蘊含的人文價值即刻流失,無法復原。但是,在不可預料的天災面前,這種人為定義的理想主義是不能成立的。由于中國歷史悠久,天災人禍頻繁,加之中國歷史人文古跡大都為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抗擊天災戰(zhàn)火較弱,故而中國的歷史文化遺跡往往是毀了再建,建了再毀,盡管原生態(tài)的文化內(nèi)涵難免有所流失,但后人挹注的人文屬性依然具有紀念意義。

  所以,震災之后的文物遺跡復建亦當成為災后重建的重要內(nèi)容之一。當然,這種文物遺跡復建的目的,既不能為了商業(yè)謀利,也不可歸之于象征意義的政績工程,而應該是具有悲情意味的文化傳承。所以,每一座復建的文物遺跡,都不僅僅是災后重生,而且也應帶有紀念碑的深層意涵。當有人倡議在震災地區(qū)建設地震紀念碑、博物館、哭墻、塑像等形而下的紀念具象的時候,人們不妨將這些情感動議匯聚于震毀文物的復建上,讓災后重生的歷史文化作為象征代表,以文化基因延續(xù)的方式鐫刻這次災難記憶,豈不更好?生命的消弭與延續(xù),相較于毀而建建而毀的歷史文化遺跡言,不過是極其微弱的嘆息。這不是對生命的輕視,而是從宏觀文化的參照系上對生命的最好慰安。因為,生命相較于歷史文化和自然宇宙而言,畢竟是卑微的過客和配角。

  當然,筆者也不贊同所有震毀的文物都修建如新,成為災區(qū)復興和旅游招財?shù)奈幕谰摺S械臍v史文化遺跡,譬如李白故居和杜甫草堂,譬如都江堰的安瀾索橋等,亦可以以震后原生頹態(tài)昭示后人,以讓今天和未來的人們記住這場震災。作為文化的傷口或者說歷史的斷層,也算是今人留給后人的備忘。人性有弱點,最大的弱點就是淡忘,而淡忘是悲劇復發(fā)的引子。所以,讓被地震摧殘的歷史文物遺跡警示后人,不單具有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傳襲意義,也激發(fā)人類靈感和創(chuàng)造力,破解地球秘密,解決人類在地震災害面前無所作為的窘境。(張敬偉)

編輯:朱鵬英】
請 您 評 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查看評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進入社區(qū)
登錄/注冊    匿名評論

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(wǎng)友個人觀點,不代表中國新聞網(wǎng)立場。
圖片報道 更多>>
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
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
盤點世界現(xiàn)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
盤點世界現(xiàn)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
13米高巨型花籃“綻放”天安門廣場
13米高巨型花籃“綻放”天安門廣場
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
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
日本發(fā)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
日本發(fā)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
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
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
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
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
青海北部出現(xiàn)降雪
青海北部出現(xiàn)降雪
每日關注  
銆?a href="/common/footer/intro.shtml" target="_blank">鍏充簬鎴戜滑銆?銆? About us 銆? 銆?a href="/common/footer/contact.shtml" target="_blank">鑱旂郴鎴戜滑銆?銆?a target="_blank">騫垮憡鏈嶅姟銆?銆?a href="/common/footer/news-service.shtml" target="_blank">渚涚ǹ鏈嶅姟銆?/span>-銆?a href="/common/footer/law.shtml" target="_blank">娉曞緥澹版槑銆?銆?a target="_blank">鎷涜仒淇℃伅銆?銆?a href="/common/footer/sitemap.shtml" target="_blank">緗戠珯鍦板浘銆?銆?a target="_blank">鐣欒█鍙嶉銆?/td>

鏈綉绔欐墍鍒婅澆淇℃伅錛屼笉浠h〃涓柊紺懼拰涓柊緗戣鐐廣?鍒婄敤鏈綉绔欑ǹ浠訛紝鍔$粡涔﹂潰鎺堟潈銆?/font>
鏈粡鎺堟潈紱佹杞澆銆佹憳緙栥佸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榪界┒娉曞緥璐d換銆?/fon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