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新聞社
本頁位置:首頁>>新聞大觀>>科教新聞
放大字體  縮小字體  

高校官本位再次惡性膨脹 高校除弊的背后之弊

2003年10月07日 15:01

  (聲明:刊用中國《新聞周刊》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《新聞周刊》。)

  學術尊嚴無關政治方向。無權有威,正是高校之所以為高校的命脈所在。行政權對學術獨立的進一步擴張,必然導致高校內部官本位的又一輪惡性膨脹

  據說改革是要啟蒙的,知識分子們一直這么說,從五四說到今天,老百姓也就深信不疑了。但是中國改革二十多年,一個最具諷刺的現象是:啟蒙者成堆的地方卻是改革的死角,如果以改革進度來衡量,這些死角可能比有待啟蒙的農村地區(qū)還要腐朽。

  比如作協,為不少嚴肅作家所不齒;比如高校,內里積累的弊端與知識分子的集中程度成正比,大大損害啟蒙者的集體形象。

  根據某機構最近的一個統計:中國的民主意識,知識分子最差,比工人、農民還要低,這就是啟蒙者所在的體制長期淤塞的惡果。

  現在終于要改了,今天你是教授,明天就可以不是——以聘代評,一刀切在了知識分子最敏感的部位。力度不可謂不大,用意不可謂不善:徹底結束評定職稱的弊端,端掉鐵飯碗,能進能出,能上能下。

  但是另有一點疑慮,則始終難以打消:聘任權操于誰手?會不會因此而導致行政權公然干預?

  那個“職稱評定”,說穿了,就是讓知識分子評知識分子,里面腐敗叢生,弊不止一。但從制度上說,卻有一利:尚不是官員評知識分子,學術評估體系還稍有獨立 一個副教授得罪了院長、書記,也看不慣本單位知識分子,只要他確有過硬的學術成果,就能突破行政權力的限制,把這些成果拿到校外社會化的職稱評定委員會去評定,一旦通過,他就能爭回這口氣。院長、書記在其他方面還可以繼續(xù)給他穿小鞋,但是對他的教授職稱以及隨之而來的工資待遇,卻只能承認,無可奈何。

  改革了,以聘代評了,校外社會化的職稱評定委員會撤銷了,他必須老老實實回到本單位的那一張桌子前面來。坐在他面前審定他學術成果的再不是本行當學術同業(yè),而是本單位同事與官員,其中一兩個很可能昨天上午就和他慪過氣。這就不難想象這個心高氣傲的可憐人,坐在這張熟悉的桌子前面,會是一張如何慘淡的臉。同樣是這個副教授,這一次申請就可能面臨不是晉升而是下崗的命運。

  我是贊成改革的,而且贊成以聘代評。但是這一改革的前提是教授治校,學術獨立,這才能保證即使在校內“聘”,也未必比校外“評”差,勝者公正,輸者服氣,同時避免了鐵飯碗,帶來了人才流動。

  但在今天內地高教界,行政權力并沒有退出學術評估體系,校長的招呼、院長的臉色,比在場的那些教授專家的意見更起作用。要改革的正是前者,而不是后者。在這種情況下,說一聲以聘代評,就在全市推開,而且很快就會被其他省市仿效,其后果很可能是當改者不改,不該革者革之,行政權對學術獨立進一步擴張,高校內部官本位又一輪惡性膨脹。

  三十年來,中國的改革如果有其成功一面,我無甚高論,無非“松綁”二字。松什么綁?松行政權之綁。行政權在哪里松綁,哪里的事業(yè)就發(fā)達,就興旺。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并不神秘,與安徽小崗村一樣,既會有伯樂相馬的好村長,也會有薄婦刁民,當街惡罵。關鍵是行政權松綁,培育獨立的學術評估制度,即使沒有伯樂介入,也有制度保證千里馬不會被埋沒。如此積累一代兩代人的時間,高校才會恢復高校的尊嚴,才能出大師。

  要改革,就應該向著松綁的方向走,“黨”要管“黨”,“長”要管“長”,書記管黨員,校長管院長;而在其他方面則大大方方,給教授們松綁,組建行政官員不在其中的聘任委員會。如果一個官員“雙肩挑”,那就讓他卸下一挑;學術有自信,就放棄官職;仕途有前景,則離開聘任委員會。恰如基辛格欲任哈佛教授,校方第一要求就是請他辭去白宮職務。這是學術的起碼尊嚴,已經夠可憐了,不能再摧殘。

  學術尊嚴不關政治方向,無權有威,卻正是高校之所以為高校的命脈所在。萬不能在這個關節(jié)點向著行政權擴張的方向走,讓行政權吞噬所剩無幾的那一點“其他方面”。后者就不是改革了,即使勉強稱之為改革,那也是把“貓”說成個“咪”,如此正名,“貓膩”就來了。

  改革應該是興利除弊,不能除一“弊”而興一“弊”,甚至興出一個更大的“弊”來。 -

  上海取消教授職稱終身制

  曾經“一旦擁有,終身享用”的職稱,如今在上海市高校成為歷史名詞。

  據報道,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人事處副處長金偉民日前透露,上海市56所全日制本科高校、高職高專以及經政府批準的民辦高校,已全部停止職稱評審,實行專業(yè)技術職務聘任制,使高校教師“職務能上能下,薪酬能高能低,人員能進能出”。

  上海高校過去實行的是專業(yè)技術評聘制度,俗稱“評職稱”。多年來,職稱已經演變?yōu)樯矸莞拍,一旦擁有,便可終身享用。

  實行專業(yè)技術職務聘任制后,職稱不復存在,高校根據自身需要設定崗位,有能力者競爭上崗,并且獲得與崗位相對應的教授或副教授等職務,以及對應的薪酬。一般來說,高校2至3年一聘,聘期結束時對各崗位進行考核,考核不合格者將被摘掉教授或副教授的帽子。如果一所高校的教授轉崗到其它高校任教,還得憑自身實力在新的工作單位重新競聘。

  稿件來源:中國《新聞周刊》作者朱學勤(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)

 
編輯:聞育旻
  打印稿件
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>>
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觀點!】帽揪W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