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
本頁位置:首頁>>新聞大觀>>文娛新聞
放大字體  縮小字體  本文繁體版

葬禮挑戰(zhàn)傳統(tǒng)節(jié)慶心理 上海觀眾冷落《手機》

2004年01月02日 09:44

  歲末年初賀歲檔電影不斷。從《無間道3》《手機》《地下鐵》到《玉觀音》,警匪片、浪漫輕喜劇、黑色幽默,可謂類型多樣。但記者從上海聯(lián)合院線獲悉,到目前為止,《手機》票房為250萬元,與同樣由馮小剛導演的《大腕》700多萬元的票房相差懸殊;《地下鐵》票房140萬元,與同樣出自王家衛(wèi)之手的《天下無雙》600萬元的票房也有不少差距。今年賀歲片為什么票房不火?觀眾的口味是否變幻莫測?

  導演馮小剛日前在上海舉行的《手機》首映式上稱賀歲片沒有固定程式,賀歲片的道路因此將越走越寬。張藝謀的《英雄》去年也曾作為賀歲片,有人由此認為只要是賀歲檔期里的電影就是賀歲片,這種觀點引起了不少業(yè)內人士的質疑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,賀歲片作為一種電影的特別形態(tài),應該有自己的特征和要素。

  “賀歲片”,顧名思義,首先是應該迎合觀眾辭舊迎新、希望喜慶吉利的心理。美國圣誕節(jié)時放映的很多圣誕電影都非常喜慶,通過奇跡發(fā)生來實現主人公的愿望,以給觀眾帶來好心情。演過多部賀歲片的葛優(yōu)也認為賀歲片應該具有比較單純的喜劇風格。今年,馮小剛希望在以其特有的“馮式幽默”占據了近年國內賀歲片市場的基礎上,來一點突破,于是《手機》中就融入了較多的文人趣味和黑色幽默。然而《手機》后半部分非但讓觀眾笑不出來,還出現了葬禮,這對中國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慶心理是一種挑戰(zhàn)。這種挑戰(zhàn)是否成功,需要由票房收入來定。馮小剛自己也說,在北京的首映式上,觀眾的熱情反應,只源自于他原來那些賀歲片打下的群眾基礎;如果他的賀歲片一開始就這么拍恐怕不會為觀眾所接受。

  賀歲片其實是一次銀幕上的“春節(jié)晚會”,其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眾多明星的捧場。香港的賀歲片就是眾多明星堆砌起來的純粹搞笑片,觀眾甚至可以不看演員演技,不看故事情節(jié),只圖一個熱鬧。

  同時,就賀歲片的創(chuàng)意而言,明星也不一定就局限于演藝圈內;體育、經濟、科教,只要是當年的焦點人物,都可以在賀歲片中露一臉。當觀眾看到這些電視上經常出現的面孔在電影中出現的時候,其產生的喜劇效果可想而知。甚至有人建議,航天英雄楊利偉、籃球明星姚明等都可成為賀歲片的特邀嘉賓。此外,賀歲片雖然未必成為經典電影,但它們都要爭取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個場景、或者一句臺詞。比如《甲方乙方》里的“打死我也不說”;《不見不散》里的“我又看見了”;《大腕》里的“補鈣”;包括《手機》里的“審美疲勞”等等,這些都成了一段時間的流行語。讓作品成為某種流行文化的制造者,也是賀歲片應該承載的功能。

  對于賀歲片來說,觀眾既定的心理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。因此,不是什么電影只要往賀歲檔里裝就是賀歲片,賀歲片應該有其特有的形態(tài)模式。創(chuàng)作者既不能背離它的基本規(guī)律,同時也需要在此基礎上有一些新的創(chuàng)意。

  來源:解放日報 作者:李光一 張詠華

 
編輯:王艷紅

相關報道:圖:《手機》有望奪2003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(2004-01-01 19:57:25)
          馮小剛《手機》進帳豐 劇中臺詞成“時髦”語言 (2003-12-24 20:22:57)
          《手機》上映六天驚見盜版 正版無奈提前上市 (2003-12-24 10:35:40)
          《手機》大熱京城 首映周末票房超過《無間道Ⅲ》 (2003-12-23 15:19:41)
          新片緣起


 
  打印稿件
 
:::新聞自寫短信:::
對方手機: 最多五個(半角逗號號分隔 0.2元一條)

新聞長信,五千字容量
檢驗碼:
手機號:
密 碼 :
獲取密碼    
 
 
 
關于我們】-新聞大觀 】- 供稿服務】-廣告服務-【誠聘英才】-【留言反饋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